“致广大而尽精微语出《中庸》,大意为致力广博深厚,且尽心精细微妙。据说这也是画家徐悲鸿先生的核心艺术思想,而后人常将精微前置以示对事物细微处的尊重与珍惜。

 作为五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建筑,戏剧)中的集大成者,建筑也是由无数细节组成,无论是单体还是群体,往往是那些惊鸿一瞥的细节将人打动。从古希腊罗马的柱式山门,到中国古代的雕梁画栋,天花藻井;从欧洲的文艺复兴到后来的工艺美术运动;古今中外,人类对细节的痴迷由来已久。换言之,建筑更多的审美趣味或者精湛技艺,常常都是由某些细节来表情达意的。而诸多建筑细节,往往会被根据表现形式作标签拆分以突出特点,比如色彩组合之美、结构形体之美、灵动表皮之美、肌理之美和韵律之美等等。

 常言说窥一斑而知全豹,其实能把这一斑看仔细了,的确也是会妙趣横生的!

 

  • 色彩组合之美

 

谈及色彩,我国古建筑的精美绝伦向来都值得称道,红墙壁柱,雕空窗格,再搭上黄瓦朱檐与雕梁绣户,诸多精巧构置与颜色搭配相得益彰,千年以后依然流露着东方人对权力游戏的极致审美与不朽荣耀。(上图为夜幕下的景山公园南门) 

 

大面积的白色墙面与侧向米色竖格栅,搭配米色线性扶手、格栅层间灰黑工字钢及玻璃栏板的点式固定件、竖向风格的纤细肋条,共同营造出此处空间与时间的沉静与纯粹。(上图为北京中建创新科研示范中心的静谧)

 

 相比于花哨、浮夸、小清新、高冷风的诸多商场,为数不多的几种材质再结合简洁的形体关系与线性勾勒:黑色金属屋顶的沉稳与纵横向金属包柱的连结与呼应、整体适中暖色调墙身映衬广告玻璃的纯净、玻璃栏板下的横向木纹包板。籍此共同创造的这份雅致,可以说在定位高端时尚生活中心的调性方面足够恰如其分。(上图为北京王府中环的繁华)

 

  • 结构形体之美

 

谈及当代建筑的结构形态之美,可能必须首先要提及西班牙的建筑大师,圣地亚哥.卡拉特瓦特了,作为一名结构设计师,他对建筑美学的最直接感悟便是那些裸露的结构带来的自然之美。 是的,建筑的美首先根植于结构产生的逻辑。这也正如另外一位现代主义的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所说的 “当技术实现了它真正的使命,也便升华为艺术”  。

   

 (上图为卡拉特瓦特在加拿大卡尔加里设计的“和平桥”和美国纽约世贸中心的中转站 )

   

 出于建筑师的职业习惯,每每经过车站我总会徘徊端详,抬头仰望,这之中颇有好感的是上边这两个车站的片段。如果说两者的共通点,大抵是形体都足够简洁有力、富有雕塑感,结构和装饰板的过度流畅,浑然一体,进而带来在空间感受上的畅达。(上图1为太原南站站台,上图2为天津西站候车厅)

    

合理的结构形体设计+成熟的施工技艺是决定一个项目是否精良的所在。在合理的结构形体设计方面,大学里有两门课显得格外重要,其中一门俨然就叫做结构选型,另一门叫做建筑构造。因为结构选型会帮助建筑师较好掌控项目适配的结构形式,而建筑构造则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琢磨清楚节点的组合方式。会议中心最动人的地方除了略显精致的各形体构件,还在于它们组合在一起共同呈现的有序状态。(上图为精良的东京国际会议中心)

   

贝老的经典作品,各钢构件、格栅窗、采光窗如搭积木一般起承转合,在贴合建筑几何形体表达的同时,亦能在刚劲骨骼下达成点、线、面、体的彼此契合与成就。(上图为京都美秀美术馆实地)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明暗分开了。来自西方圣经的语言仿佛对日本建筑师原广司的设计起到了很大的影响。结构形体的错综组合与排列,往往能够呈现更加丰富且斑驳的光影之美。有了光,也便有了更多精妙设计的可能。(上图为光影下的京都火车站)

 

  • 灵动表皮之美

 柯布对现代主义运动的最大贡献是创建了“多米诺”的框架体系,结构和表皮的脱离,让建筑的立面拥有了无限的表达方式。 

 

建筑立面灵动的一个方向,是如远洋国际中心外立面呈现的编织风格处理。其整体利用轻钢龙骨构架巧妙构成编织的骨架,而玻璃幕墙更多是外化的表皮,自此打破拘谨、打破平庸、打破千篇一律,力图让立面形式保有手工艺编织的质感与联想。同时,室内空间的灵动与趣味也得到进一步提升。(上图为蔚蓝下的北京远洋国际中心)

据说当年“雷人”设计外墙面时取经了传统的《富春山居图》,但很多百姓倒有个贴切的称谓“千疮百孔楼”,这状态是有些让人联想到《让子弹飞》里遭到“围枪”的大铁门。至于孔洞数量,打眼一看这几个立面千八百大小孔洞应该是达标的。随着夜幕降临,艺术中心的外墙就通过这些孔洞将环形矩阵的灯光强输出给我们的城市了,这灯光组合在一处分外明媚且神秘。(上图为华灯初上时分的北京嘉德艺术中心)

    

 曾经有人将山水城市的幕墙系统称为国内最复杂超高层幕墙,其采用的半离散曲面优化方式,通过算法导出了7257个分格玻璃板块编号加工制作,运用三维组框单元幕墙系统保证精度,通过工厂预制、现场整体挂接的单元式幕墙形式精准到位。单从这段复杂的描述出发,都能感觉到该项目幕墙单项工程的技术含量与施工难度。也许,在当代的中国建筑环境下,只有马工的MAD才能享有这样随心所欲的创作机会! 

科技发展对建筑设计及施工水平的提升不言而喻,相信更多超现代的设计作品及其设计产品会越来越多的涌现。(上图为山水城市的北京中央公园广场)

      在建筑真实的墙面,根据室内外空间恰当的着装一件可透气的外套,会使建筑建立起完整且全新的设计秩序。这也是大家常见的一种表皮处理方式,其既能满足建筑功能所需的送排风及其他设备装置条件,也能成为充分调动立面活性的有效良方。让活跃的音符在立面轻舞飞扬,办法总比问题多!(上图为北京中建创新科研示范中心即景)

 

  • 肌理之美

   

在建筑大屋檐下形成的灰空间,高垂的间断式帘幕构成了它的围护墙体。而这道天然会呼吸的墙体,也正是内外与虚实的无限延伸。置身其中,本能反应这是否隈研吾先生的手笔?虽说建筑语言是通用的,但有些表述方式总像是专属的。(上图为北京首钢园某网红咖啡厅现场)

 

 很多时候,我们强调外墙这张脸的面部表情丰富,而巧用红砖砌筑亦能构成不同的肌理表达以期自如转换不同区域的差异性呈现。(上图为北京首钢园某酒店项目一隅)

  

 如果说建筑的表情包有精致妆容的一面,那么略显粗粝的素面朝天就是她的另一张面孔。结构梁格设置的井然有序、多孔砖墙间或增设构造柱而打破的一成不变、混凝土拆模后已然在楼板上烙下的板材纹理,这些也共同构成了西村的设计语汇。直面材料和结构的素朴与简洁,可以说既节省造价又特别接地气了。至于粗砺等不等同于粗糙?野兽美学,机械美学,古典美学,极简主义,哪个更好?更符合当代人对建筑的心理预期?那就是仁者见仁的事情了。(上图为不修边幅的成都西村贝森大院)

 

  • 韵律之美

 

沿医疗主街纵深方向设置间隔有序的横向乳白哑光格栅顶,除满足顶部天窗遮阳效果外,其最大妙处大抵是能够为病人家属们营造更稳定情绪的就医环境。减少焦虑、抚慰心灵,这也是对一座医疗建筑设计提出的更高要求吧。(上图为正午阳光下的北京协和医院医疗主街)

 

在夜阑人静时分,在海河附近,我经过这栋楼并抬头望到这一场景,颇有“宝塔镇河妖”的错觉与感慨,谁说现代人对造塔没兴趣了?“塔”是中国人的情愫,其实一直都在,也许它只是以更现代的方式矗立在我们身边。(上图为凌晨三点的天津国家电力大楼)

 

 有些建筑,存在探访很久之后依然能清晰描摹出细部做法的时刻,合理解释应该是它的组合方式足够过目难忘。隈研吾先生设计的这个竖向薄片构件就属此范畴,它不断阵列伸展开去,形成富有韵律的轨迹,并营造出如此强烈特异性的空间。(上图为记忆深处的北京三里屯SOHO断片场景)

 

 红砖,在建筑师的手里从来都似乐高积木般千变万化。眼下这个处理更是充分体现了砖砌铺陈的线性退晕,层层叠叠的随着斗转星移而光线游走、过往不复。(上图为某秋日午后的北京新华1949

 走走看看,特别想用建筑师卒姆托先生的这段话来作结语,与君共勉:要用无数的细节,用各种各样的功能与形式,材质和尺度去生成一个整体,这是建筑常常要面对的挑战。建筑师必须为边缘接缝,为表面横截面和各种材质交汇点寻找合理的构造和形式。这些外形细节决定了建筑更大比例范围中的微妙过渡。由细节确立形式韵律,确立建筑中细微的分割比例

 最后想说的是,尽精微,而致广大, 做人又何尝不是这个道理呢!岁月漫长,精益求精,认真做事做人,才能不负韶华,因为热爱终可抵得上岁月漫长!

 

注:文中照片版权归作者所有。